中化新網訊 9月16日,清華五道口“碳中和經濟”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來自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大型能源企業和金融集團等國內外專家齊聚一堂,共商低碳轉型發展路徑。與會代表認為,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能源領域、制造業、學界等各方協同努力,通過科技、經濟、金融等手段共同實現。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源頭,工業是重點?!笔萌珖f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指出,減排降碳要從源頭入手,調整優化能源、工業產業及產品結構。李毅中認為,到2030年,要實現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5%,煤炭占比應再降10個百分點。天然氣含氫量高、綜合能效高、碳排少,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有較快發展。同時,發電、建材、石化和化工是耗能大戶,也是減排降碳的重點行業。此外,要從全生命周期角度提高產品使用價值和使用能效,開發新品替代。在實現結構調整的同時,還要積極發展新能源,開展綠色智能技術改造。
“碳中和不是化石能源的絕滅?!崩钜阒型瑫r強調,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將長期共存,發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時也要注意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化石能源,實現各種能源的匹配互補。尤其要重視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安全的使用。從能源安全角度出發,要注重國內油氣田、煤礦的集約開發,還要開展新一輪找油、找礦工作。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分享了金融業在促進減排降碳方面的部署和實踐。他表示,綠色金融是“雙碳”目標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協同產業、消費、稅收政策以及碳市場的交易。碳中和目標將給金融業帶來巨大的投資和發展機遇。排污權、水權、排放權、用能權等環境權益都可以作為金融資產的底層資產來進行新產品開發。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提出,金融部門要在引導資源配置、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主動防范氣候變化帶來的金融風險方面發揮作用。
在碳中和目標推進過程中,大企業的標桿作用不可或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馬永生分享了中國石化圍繞能源轉型作出的三個思考和探索。一是能源低碳轉型將明顯加快:在碳中和約束下,我國石油、天然氣消費將加快達峰,預計比全球計劃提前4年,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的橋梁作用凸顯;二是油氣行業發展路徑逐漸清晰:加快打造綠色油氣田、綠色煉化企業、綠色儲運體系、綠色技術支撐,將成為油氣行業邁向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三是“雙碳”目標下,中國石化一直致力于低碳發展,大力推進傳統業務低碳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綠色能源供給能力,加快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進碳減排。
對如何實現減碳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金涌提出,一是要降低萬元GDP能耗,通過金融支持智能制造業,科學研究加碼創新支持力度,支撐制造業真正做到低排放、高附加值;二是要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和推動技術進步,大力發展信息、智能、5G等高附加值產業,加快跨學科發展,促進產業融合;三是要大力推進清潔再生能源的普及與利用。
5項重大創新成果重磅發布、25場平行論壇學者云集、500余家中外企業在展覽場館集中亮相······9月24日,主題為“智慧·健康·碳中和”的2021中關村論壇在北京開幕。
“用低碳技術變革可解決現有工業模式導致的碳失衡,包括分析碳排放及減排路徑,支持發展重大變革性技術,制定碳減排技術路線圖,用碳中和倒逼能源及產業技術革命?!?/p>
9月22日,中國建設科技出版社啟新暨建設領域減碳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大道碳中和”融合發展項目。該項目將邀請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技術人員交流探討實現“雙碳”目標的方法和路徑。中國建筑材...
在不久前于華東理工大學舉辦的碳中和未來技術論壇及綠色工程前沿論壇上,18位院士及近百位專家學者齊聚,就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建言獻策,他們對碳中和面臨挑戰機遇、實現路徑等看法值得借鑒。
9月22日,為實踐奇美Clean&Green的環保承諾,奇美實業與丁二烯供貨商Braskem達成進口丁二烯的運輸碳中和合作協議,由貨輪ClipperHermod載運自巴西出發,于8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