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提出的一攬子環保提案仍在各大行業發酵,其中最具爭議的當屬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根據該機制,歐盟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鋼鐵、水泥、鋁和化肥等商品征稅。專家指出,該提案將對全球貿易產生影響,且未來很可能將擴大至其他碳密集型行業。因此,外界目前對此普遍存有疑慮,歐盟成員國內部對征收碳關稅存在較大分歧,部分專家甚至懷疑此舉不符合貿易規則。而對于化工行業來說,碳關稅雖然順應環保大趨勢,但不可避免會帶來貿易風險。
歐盟委員會提出,到2030年使歐盟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減少55%,到2050年使歐盟實現碳中和。為此,歐盟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鋼鐵、水泥、鋁和化肥等商品征收碳關稅。而到2030年碳關稅實施時,估計每年可獲得90億歐元碳關稅收入。該收入將用于支持歐盟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以幫助歐盟成員國在疫情后恢復經濟。部分媒體和專家也分析稱,“碳邊界調整機制”不是針對歐盟內部,而是向其他國家進入到歐盟市場的產品進行征稅,歐盟此次提案意在提高其全球氣候影響力。
對于化工行業來說,目前確定的化工產品只有化肥,但在未來,隨著歐洲碳中和步伐邁進,其他碳排放較高的行業幾乎無法避免被征稅。對于歐洲外部的企業,碳關稅相當于為歐洲市場又加了一道不低的門檻,針對歐洲化工業的投資或許也會受影響。對于歐洲內部的企業,由于歐洲化工行業的初級原料多來自歐洲外部,碳關稅很可能會造成歐洲化工行業的成本上漲,降低企業競爭力。即使只看目前進入擬征稅名單的化肥,由于歐盟化肥重要來源是東歐和中東,碳關稅的引入是否會進一步影響歐洲農業也未可知。
當然,歐盟碳關稅提案能否成真仍是未知數。目前,部分資源型國家已經開始向歐盟施加壓力,如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都公開批評了這一提案。此外,由于面臨能源成本挑戰,歐盟各國政府也不完全支持碳關稅。未來,歐盟碳關稅必然伴隨著各種爭議。
近日,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MartinBrudermüller)博士與巴斯夫首席財務官Hans-UlrichEngel博士共同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務業績。
7月18日,OPEC與非OPEC產油國部長級會議決定,將原定于2022年4月到期的現行減產協議延長至2022年年底,并從今年8月開始每月將日均總產量上調40萬桶。
7月18日,西南石油工程公司沙特項目湖南鉆井分公司SP261井隊收到來自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的賀信,祝賀該井隊所施工的HMYM450402井一舉刷新了沙特JafurahBasin油田日進尺、鉆...
7月23日,一年一度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北京站活動在中國科技館正式啟動。據了解,今年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北京站活動回應社會熱點,在實驗實踐主題設計上獨具特色。